走近慕尼黑燃烧了一百年的足球之魂

文章出处:未知 人气:发表时间:2023-10-21

  从北京到慕尼黑,超过十小时的飞行,跨越七小时的时差,只为去看一眼自己钟爱多年的球队和诞生它的城市。即使出发的时间恰逢联赛冬歇期,没有任何赛事,但不影响我们前往的决心。

  万人同饮的啤酒节,万人同庆的球赛胜利,凭着相同的队徽记,完成陌生人间的灵魂相认,这就是我们即将抵达的慕尼黑。

  航班在凌晨抵达,顺利完成入境的我们,因为倒时差不得不等待天亮。游荡在仍未完全苏醒的慕尼黑机场,对照着机场指南研究想去的餐厅,以及思考返程时是否来得及再逛一下圣诞市场。

  1899年3月,“慕尼黑1860俱乐部”成立了属于自己的足球队。1900年2月,因“慕尼黑1879男子体操俱乐部”拒绝球队加入德国足协的请求,11名球员愤而出走,共同创立了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。

  两支球队在近代德国足球史上先后开创了自己的时代,千禧年之前的同城德比更是城中盛事。只是随着1860降入德乙后逐渐没落,慕尼黑的足球故事便更多地由拜仁来诠释。两队近百年的德比恩仇逐渐散去,但是1860仍然是拜仁最可敬的对手。如同拜仁球迷歌曲《南部之星》中的歌词:“你永远不言败,无论逆境还是天堂,我们永远和你共命运。”

  作为球迷,我们对待喜欢的球队就如同对待最珍视的伴侣。打卡慕尼黑的第一站,必须是 “安联球场”。

  从机场出发搭乘地铁到玛丽安广场,换乘市内U6到Froettmaning,出站若是看到标志性的太空船,说明球场已是步行可达的距离。非比赛日的地铁让人觉得有些清冷,若是遇上比赛日,这里会被主队的色彩填满。身着主队球衣,就拥有了当天最便利的通行证,只需跟随球迷的人潮,就可以准确无误抵达球场。

  抵达安联球场时,乍一看觉得似曾相识。查阅资料后得知,原来这座球场的设计师是来自瑞士的雅克·赫尔佐格和皮埃尔·德梅隆,正是他们两位为我们设计了北京鸟巢。

  安联球场在2005年落成,由慕尼黑1860和拜仁慕尼黑共同出资建造,在完成2006年德国世界杯开幕式及赛事使命后,便成为两支同城球队的主场,直至2017年1860降级搬离,拜仁收购了对方的球场股份,成为安联球场唯一的主人。

  因为是非比赛日到访,所以我们提前预定了球场观光之旅,在导览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球场的内部、赛事发布会大厅、球员更衣室及球场外围。曾想象过很多次自己身处安联的情景,可是真的站在看台上时,内心反而很平静。导览员在讲解的同时,还为我们解答了关于慕尼黑足球的“十万个为什么”,例如球票怎么买?比赛日需要注意些什么?

  此时是寒冷的12月,球场的草坪依然被细心呵护,保持着最好状态等待下一场比赛的开场哨声响起。与国内一些功能相对单一的体育场不同,欧洲的俱乐部球场通常还会集合餐饮、球队博物馆,让任何日期到访的球迷都可以近距离感受足球文化。经过球迷服务区,发现内部设置也十分齐全,不仅有可以同步观看比赛的电视,无限供应的食物饮料,甚至还配备了托儿所。

  参观的最后一站,是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体验中心。我们仿佛投入了拜仁百年的时光回忆匣子,有种穿越时空的热血沸腾。作为德国最大的俱乐部博物馆,这里尽可能收入了从1900至今,拜仁慕尼黑走过的所有征途印迹。

  排列整齐的冠军奖杯,最早披上战袍为球队比赛的球员证,每一个赛季的队服、队旗,珍贵的球赛影像记录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你:这一百年拜仁的努力从不负每一位球迷的喜爱。博物馆的出口处,设有拜仁球迷商店,可以在此选购自己喜爱的球队装备,甚至可以为无法前来的朋友,带回一块安联的小草坪。

  结束安联球场的拜访,搭乘地铁U6线回到玛丽安广场的中心站,换乘的U1即将带我们回到塞本纳大街51号,回到俱乐部最温暖的家。在地铁站口找到标志性的教堂,就找到了塞本纳大街的入口,一直向前,当红白相间的建筑出现,拜仁总部就近在眼前了。

  听曾经到访俱乐部的球迷说,塞本纳大街的旅程总会有很多奇遇。譬如在开放训练赛场,可以偶遇暂离赛事的球员,他们温和又可爱,会耐心地与你签名、合影、回答问题,随手为仁迷准备的小惊喜也时有发生。可惜我们到访的日期只是塞贝纳大街最普通的一天,没有开放训练,也没有偶遇任何人。可能,每次旅程都要留一些遗憾,我们才有动力下次再出发。

  在慕尼黑的旅程中,玛丽安广场是我们经过最多的中转站,这里是老城的中心,也是拜仁球迷最熟悉的地方,因为这里是每个赛季球队夺冠庆典的举办地。夺冠庆典当日,慕尼黑全城的球迷都会赶到这里,俱乐部的成员和全体球员走上新市政厅的阳台,与球迷共同分享这一年收获的胜利喜悦。

  我们并未赶上胜利庆典,但赶上了充满氛围感的圣诞市集。阳台上没有球员和沙拉盘,但有准时唱响的圣诞颂歌。或许是为了让人们有充足的时间为圣诞节做周全的准备,冬日的欧洲变得昼短夜长。广场上短暂存在的联排圣诞小屋,售卖着各类圣诞饰品以及本地的食物。手捧一杯热咖啡,与友人在广场上随意地晃荡,将很多零碎的小物件收入囊中,这样似乎也很好。

  不过,即使是在欢乐圣诞氛围下,我们所处的慕尼黑老城也有无法掩盖的沧桑。这里的建筑大多经历过战后修缮或重建,竭力恢复着原貌。这座被人们称作“百万人的村庄”老城,时至今日,仍然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,背后的故事大多与“维特尔斯巴赫家族”有关。倾城的茜茜公主,建造新天鹅堡的路德维希二世……美人、疯子、天才,是这个德意志最古老的贵族给世人留下的最深印象。

  立即博体育app推荐

  几百年来,维特尔斯巴赫家族也为整个区域留下了无数建筑瑰宝,产生了跨越时代的影响。巴洛克式、洛可可式、文艺复兴式建筑遍布全城。玛丽安广场所处的位置正是老城的核心区域,以广场的圣母柱为中心,四周环绕着新市政厅、老市政厅、卡尔门、铁阿提纳教堂、统帅堂、伯格萨尔教堂、圣米夏埃尔教堂、德意志狩猎及渔业博物馆、慕尼黑圣母教堂。

  因为时间有限,我们只简单参观了广场附近的几座建筑,并未停留太久。新市政厅是一座哥特式建筑,始建于1867年,花费了近四十年时间才竣工,算起来比拜仁慕尼黑年轻几岁。最有趣的是85米高的钟楼,这座全德国最大的木偶报时钟,每日定点钟乐表演,真人大小的木偶,昼夜上演着不同的故事。

  广场北面的圣母教堂是老城区中最显眼的建筑,文艺复兴式洋葱圆顶与哥特式教堂墙体有一种奇妙的协调感。靠近慕尼黑皇宫的铁阿提纳教堂,则在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上覆盖了一个洛可可风的外立面。听同行的友人讲,因为教堂建设期漫长,经历了不同时代建筑风格的更替,所以才形成了特殊的混搭。

  百岁球队从不是暮年,美食亦然。体验了热血的足球氛围,感受过厚重的历史文化,在慕尼黑,食物是旅行最忠实的安慰。我们目的地清单里的两家餐厅,都有超过百年的历史。藏在新市政厅楼下地窖的Ratskeller,1874年就开始营业。复古的装潢搭配经典的猪肘和白香肠,再来一杯啤酒,望着透光的玻璃窗,就是一个完美的冬日午后。餐厅提供多语言的菜单,解决了我们的点菜焦虑,希望夏天来临的时候,可以再次坐到新市政厅院子里晒太阳。

  离开慕尼黑前,我们去了路德维希二世曾到访的皇家啤馆Hofbräuhaus München。始建于1589年的它原本是皇室专享,1828年开始对外开放,此后便成了慕尼黑人最喜爱的聚会场所之一。啤酒、美食、音乐、舞蹈,我们在这里,真正体验到了浓缩在酒馆中的巴伐利亚风情。

  巴伐利亚的啤酒几乎贯穿我们的整个旅行,不同的啤酒馆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,可惜我们心中的最佳仍然无可替代,最好的一票当然要投给成立于1634年的Paulaner——作为拜仁慕尼黑的多年赞助商,是它的啤酒陪伴我们经历了每一次失败,共庆了每一次胜利!